前列腺炎严重的影响了男性的身体健康。由于前列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给诊断和治疗造成极大困难,所以会在诊断时会存在诊断治疗的误区。其实在前列腺的诊断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生殖器的炎症都是前列腺炎
案例:一位患者因龟头有几个红色小丘疹而到某诊所诊治,医生看了一眼就诊断为“前列腺炎”,开了一星期“输液”,治疗后病情越来越重,不仅红色丘疹多了,表面还起了一层白膜。后来患者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就医才发现原来是误诊。
泌尿外科专家分析:急性前列腺炎多在劳累、着凉、长时间骑车、酗酒、性生活过度、损伤、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时发病,表现为高烧、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症状较轻,有些可全无症状。
因此,这是典型的误诊误治。患者其实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霉菌感染,多因抵抗能力下降或滥用抗菌素所致,不恰当的抗菌治疗必然会导致感染加重。
误区二:过度治疗
《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说,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炎患者均需要治疗,只有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者才需治疗。
对慢性前列腺炎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口服药物为主。虽然治疗方法或药物众多,但其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治疗所有患者或缓解所有症状的目的。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前列腺炎的侵入性治疗(如前列腺注射、封闭和尿道灌注等)的治疗效果不肯定,但可能损伤前列腺和尿道,发生前列腺组织纤维化和尿道狭窄。
误区三: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定诊断
案例:相当一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前列腺炎时往往不是先作前列腺液镜检(常规),而是先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只要有细菌生长,就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
泌尿外科专家分析:这样会造成很多误诊的情况。取前列腺液时,前列腺液从前列腺经尿道流出,只要在这一过程中有细菌,都会被培养出来。但这其中有许多是尿道常驻细菌,而非致病菌。这样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的结果,发现许多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很少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的。
误区四:前列腺炎是传染病。
前列腺炎有四型:急性、慢性,细菌性、非细菌性、无症状型等。前列腺炎多数无细菌感染,即使有细菌,也以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均非传染而来,也不会传给女方。
误区五:大量、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
据多项研究调查,只有约5%-10%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确的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说,慢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应依据下尿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细菌培养(4段法或2段法)和药物敏感试验,并考虑药物穿透前列腺(到达腺管内,并能杀灭细菌)的能力,综合分析选择。
目前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穿透前列腺的能力最强,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穿透能力弱。
部分医院、医生、患者大量(多种药物),长期(常在数月,甚至1年以上),反复地盲目使用抗生素,结果是耐药细菌越用越多,只剩下唯一的敏感药物-万古霉素,以致于出现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危险局面。
误区六:从肛门采集的就是前列腺液
案例:一位患者来到一家“专治前列腺”的诊所就诊时,医生要求化验检查。医生戴上手套后将食指插入肛门按了两下,然后用棉签在食指的手套上擦一擦就拿到显微镜底下检查,并说患者是典型的前列腺炎。
泌尿外科专家分析:专业医院在诊断前列腺炎时主要有三个步骤,先是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的具体病状,然后查前列腺液,最后化验尿常规,医生会根据两项检验结果来判断是不是前列腺炎。
而前列腺液的正确采集方法是先做直肠指诊,从直肠轻轻按压前列腺,然后在完全暴露尿道口的情况下用已消毒的载玻片接纳并收集前列腺液。因此,像案例中这样来诊断前列腺炎,其诊断结果不可能准确。
因此,必须让前列腺炎患者走出前列腺炎诊治的误区,只有科学的诊治,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与身体健康。